
行業動態
johamu · Industry News
多數網民居然支持醫保卡買生活品
家里沒米了?去藥店扛一包吧!刷醫保卡消費,不用付現金。
浙江衢州的呂先生因為咳嗽去該市一家醫保定點藥店買藥時,卻意外發現了藥店除了賣藥,還賣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而且還都可用醫保卡支付。
藥店咋成超市了?呂先生問了一句,但是店員卻暗示他這種做法如今在各個藥店都很普遍。
多數網民居然支持醫保卡買生活品
據記者調查發現,呂先生看到的只是近年來全國各地醫保卡濫用情況的冰山一角。
2011年以來,黑龍江、安徽、湖南、河北等省份陸續曝光有醫保定點藥店出售醫保支付范圍以外的食品、保健品和生活用品。
令人奇怪的是,這種明顯的違規行為卻被大多數人們接受。其中,來自廣州的金女士的說法代表了很多人的觀點:“醫保卡里的錢是扣自己工資的,取也取不出來,不花也浪費了,還不如去藥店買點兒生活用品。”
而青島新聞網“您是否支持刷卡購買其他生活用品”的調查顯示,超過70%的網民選擇了支持,理由主要是醫保卡里的錢屬于個人,政府不應該限制用途。
與其他地區將醫保個人賬戶和醫保卡綁定不同,北京市為每個參保人準備了一張醫保卡和一個醫保存折,其中醫保卡不存錢,只用于看病,而醫保存折與個人賬戶掛鉤,每個月可以收到來自社保局劃撥的錢款,可以在銀行取現,也可以在定點醫療機構和藥店消費。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持卡人把藥店當超市的情況。
市民擔心醫保金不用作廢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另一些人急著刷醫保卡消費源于對醫保政策的誤解:不少人擔心跨年后醫保卡中的余額將被清零。北京市豐臺區的劉先生發現自己在年前和年后去同一家醫院看病時排隊人數明顯不同,背后原因竟是很多人想趁著年前“多開些藥存起來,以免來年醫保余額清零”。
實際上,醫保卡中的余額指的是基礎醫療保險中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跨年累計的。不能累計的是醫保基金的起付標準。
比如北京市規定起付金為1300元,一年內超過1300元的部分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報銷。但是第二年將重新開始計算。
因此,每年11月開始,人們扎堆開藥,為的就是充分利用已經花掉的“醫保門檻錢”。
“三不管地帶”成藥店牟利點
“藥店賣生活用品肯定是不符合規定的,但是目前這一塊的監管難度非常大。”中華醫學會醫療保險分會教授蔡仁華介紹。
據了解,對于醫保定點藥店的監管主要涉及醫保中心、藥監、工商三部門,相互限制。據豐臺區工商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沒有明確的規定限制藥店出售藥品以外的其他商品。
而定點藥店在向醫保中心“報賬”時則是提供一份總體賬目,不會具體到每筆交易。因此,很難監管到藥店接受醫保卡支付日用品的行為。
近年來,陸續有城市出臺具體規定限制濫用醫保卡,例如昆明規定用醫保卡買日用品最高將給予持卡人人民幣5000元的罰款,沈陽市規定將取消出售日用品的藥店的醫保定點藥店資格等等。
盡管醫保卡中的錢屬個人,但專家依然提醒慎用“救命錢”。
蔡仁華教授解釋,個人繳納的醫保金額是經過嚴密測算的,每個人醫保個人賬戶的錢實際是一定時間內的一種“包干”,用完就沒有了。